贴标后抬价售卖,上海侦破全国首例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案
未经授权私自印制“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绿色食品贴附于普通外包装,贴标虚增质量等级、后抬海侦抬高产品价格,价售以此非法牟利。卖上冒证明商 今年7月,破全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牵头浦东、国首黄浦、例假徐汇、标案静安、绿色食品嘉定、贴标青浦、后抬海侦金山、价售奉贤、卖上冒证明商崇明等全市9家公安分局,破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成功侦破全国首例假冒国家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捣毁产、储、销窝点10余处,查获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30余万只,涉案销售金额200余万元。 “绿色食品”是1990年制定推行的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其正圆形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中心的蓓蕾三部分组成,并注明企业信息码。1992年,“绿色食品”被正式核准注册为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成为对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证明标志。 根据相关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审核并取得授权后,可在其生产的农产品外包装使用“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然而,有不法分子通过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牟取不法利益。 前期,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会同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在对市场上销售的“绿色食品”开展联合检查时发现,部分农产品外包装上贴附的“绿色食品”证明商标存在异常,且没有企业信息码。经鉴定,这些“绿色食品”证明商标均系假冒。警方随即开展立案侦查,通过深度研判精准锁定犯罪团伙,并于7月5日成功收网。 经查,自2021年10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邓某、徐某、刘某等多名本市农产品种植企业实际经营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指使犯罪嫌疑人梁某、龚某等人私刻模具非法印制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并将假冒商标贴附于自行生产或低价收购的草莓、葡萄、大米等普通农产品外包装,由此虚增农产品质量等级,然后再以高于普通农产品50%以上的价格对外销售,以此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以草莓为例,原本每斤30元的草莓贴上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后,售价被抬到每斤50元。这些农产品虽无质量问题,但在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包装及储藏运输等方面均无法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还存在私自套用其他获证企业的企业信息码的情况,迷惑性更强,以此误导消费者高价购买。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邓某、徐某、刘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梁某、龚某等2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工行上半年新增境内人民币贷款创新高
- 快讯:伦镍价格快速拉涨 当前日内涨超4%
- 再迎利好!三部门联手放宽预售资金监管,房企资金有望加速“回血”
- 为什么“失控”的总是特斯拉?
- 中国再保险:大地财险1-10月原保费收入388.48亿元,同比增长7.17%
- App调用手机权限删除用户视频?得物再回应:删除的是缓存文件
- 中新科技实控人“掏空”公司!董秘独董齐领罚单
- 长城基金:债券收益率上行,短债迎来配置机会
- 光伏逆变器公司销售数据造假?固德威等多家公司回应
- 石家庄到底怎样了?记者实地探访并获得官方回应
- 逐条解读|金融16条如何助力房地产:房企融资有望发出“第三支箭”
- 360数科Q3总净营收为41.44亿元 注册用户数突破两亿
- 世界杯开幕,“中国造”上球场
- “丙二醇”缠绕下的麦趣尔:控股股东质押违约成被告 前三季亏3.16亿生产仅恢复20%
- 俄方给出普京不出席G20峰会原因
- 亿达中国前10个月合约销售金额约16.56亿元
- 宣称海参、羊奶粉能防癌,上海好惠家实业公司被罚10万元
- 新人在昆山网红打卡点拍外景被保安索要中华烟 官方:两涉事保安已被开除
- OPEC再度下调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至255万桶/日
- 验房师不“掺水”,才能为业主真正“撑腰”| 新京报快评
- 搜索
-